根据欧亚时报和NHK新闻网在3月11日的报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于当地时间周一发布了一份涵盖2020年至2024年全球军贸的统计报告。
该报告指出,受到俄乌战争的影响,乌克兰在过去几年内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武器进口国,其武器进口总量占全球的8.8%。在这些武器中,主要有45%是来自美国,其次是德国和波兰,送往乌克兰。
大量武器和装备被运送至乌克兰。
鉴于泽连斯基与特朗普之间愈发激烈的冲突,美国方面已明确停止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一位来自美国的外交官向NBC新闻的记者清楚地表示,即便泽连斯基愿意签署矿产协议,特朗普政府也很难重新启动军事援助和情报共享。乌克兰作为“主要武器进口国”的身份,可能很快就会失去。
从印度媒体的视角来看,他们显然更关注另一个“重要时刻”。
乌克兰未来可能不会再有美国的炮弹可用。
报告发布后,许多印度媒体开始积极宣传印度的一个“历史性成就”——在2020-2024年间,印度的武器进口量持续增长,目前已成为仅次于乌克兰的全球第二大武器进口国,所占全球武器进口总量的8.3%。相对而言,中国的武器进口几乎减少了一半,与过去五年相比,下降幅度约为64%。这也是自1990年以来,中国的武器进口量第一次未能跻身全球前十名。
可是这真的是一件坏事吗?当然不是这样的。
中国的军事装备自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尽管都是印度的媒体,《欧亚时报》直截了当地指出,尽管印度取得的这一“成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经济水平的提升,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并不光彩,因为这实际上表明当前印度的国防工业严重依赖于俄罗斯等外部国家。实际上,中国的武器进口量大幅下降,这表明中国当前在军事装备方面的自给自足能力正在不断提高,对于外国军事装备的需求也逐渐减少——以中国空军为例,自2015年购买了两支中队的苏-35战斗机之后,中国空军便不再采购任何外国战斗机,而是选择了更为强大和先进的国产战机,如歼-20、歼-16等来替代。
自从购入苏-35以来,中国再未购买过外国产的战斗机。
目前中国空军的作战编队中,几乎全部是国产战斗机。与之相比,印度的主力战斗机中,除了仅有的不到50架“光辉”战斗/训练机外,其余几乎都是从俄罗斯、法国和英国引进的。当印度人还在纠结于“到底买谁家战斗机”的时候,中国的国产武器装备已经实现了对外大批量出口:数据显示,从2020-2024年,有多达44个国家接收了中国武器装备,其中77%位于亚洲和大洋洲,14%出口到了非洲,这让中国能够继续稳坐世界第四大武器出口国的地位。
买中国武器装备最多的“大客户”,自然还是中国的老哥们巴铁。
巴基斯坦采购了大量来自中国的军事设备。
和平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西蒙·韦泽曼指出,随着中国的军事产业与科技实力同步提升,未来中国将日益依赖本国设计与制造的武器替代现有的进口武器(例如苏-30MKK等),未来中国的武器进口量将进一步减少,而武器出口总量则有望持续上涨,超越排名第三的俄罗斯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也是许多印度人难以理解的一点:同样是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GDP总量位列全球前列,尽管中国的军费开支位居世界第二,为什么印度却需要大量进口武器,而中国的武器进口却相对较少呢?这正是印度与中国之间的显著差异。印度的军工体系并不完善,因此只能沦为冤大头,继续大量购买;而中国的军工体系在不断发展,除了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之外,还能进行销售。如果两国开战,谁的持续战力更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美国和印度等国若不感到紧迫和不安,那绝对是自欺欺人。中国的崛起是几代中国人不断努力拼搏的结果,任何试图阻挡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外部力量,无论如何挑衅或制造麻烦,最终都只能是“蚍蜉撼树,螳臂挡车”。